【2025年专业课】《电力工程系列课程》

教学计划
(0人评价)
价格 ¥300.00
教学计划
承诺服务
课程介绍

【课程总学时:60

◆第1章:以科技创新引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与体系建设

章节学时:3

主讲人:张伟民-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课程简介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具有人类形态和功能的智能机械体,通常具备头部、躯干和四肢等类人结构。它们能够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捕捉视觉、触觉和听觉等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类似于人类神经传导的功能,使用伺服电机模拟人类关节运动。

  本课程介绍了人形机器人的定义和组成、人形机器人特点和应用领域;分析了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规模和相关产业链。

 

◆第2章: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打造与发展

章节学时:3

主讲人:盛朝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战略政策室主任

课程简介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先进产业。

  本课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打造与发展为主题,着重介绍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情况,解释了什么是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等。

 

◆第3章:新型工业化面临的新形势

章节学时:1

主讲人:陆峰-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课程简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

  本课程围绕新型工业化面临的新形势,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深入发展;提出全球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正在加速深度调整;强调我国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

 

◆第4章: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解读

章节学时:2

主讲人:董凯-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科技处处长

课程简介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工业领域对先进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工业制造成为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指出推动设备更新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进行了解读。

 

◆第5章: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产业

章节学时:3

主讲人:陈志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基础专委会副主任

课程简介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中央企业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企业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刻变革,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本课程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世界和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概况;讲解了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状况。

 

◆第6章:面向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怎么加

章节学时:3

主讲人:安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课程简介

  2024年,“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课程介绍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各种模型;讲解了机器人的分类及特点。

 

◆第7章:未来产业发展形势与地方实践——《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

章节学时:3

主讲人:胡拥军-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

课程简介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本课程介绍了未来产业的发展逻辑和全球动态。

 

◆第8章:未来制造的发展趋势与突破方向

章节学时:3

主讲人:王昊-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先进制造研究中心)所长/高级工程师

课程简介

  要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本课程从未来制造的概念内涵、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两方面阐述了未来制造的发展趋势。

 

◆第9章:工业设备互联互通发展趋势

章节学时:3

主讲人:王麟琨-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教授级高工

课程简介

  现场设备互联互通是实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发布多个政策文件和规划,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和《“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来推动工业设备互联互通。

  本课程介绍了互联互通的需求与内涵;讲解了目前工业设备互联互通具体问题、国际上关于工业设备互联互通的进展情况、目前用于实现工业设备互联互通的常用技术、相关标准化工作,以及OPC UA技术的总体内容。

 

◆第10章:未来空间的创新探索与发展前景

章节学时:3

主讲人:刘勇-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课程简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总是仰望星空,对于那些遥不可及的星辰充满好奇。自古以来,宇宙的奥秘一直是人类探索的终极目标。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

  本课程介绍了人类探索的四大问题,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基本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讨论了宇宙有多大、有多老的问题;分享了神秘宇宙中的其他问题。

 

◆第11章:未来产业发展:全球模式与中国路径

章节学时:3

主讲人:孙美玉-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课程简介

  2024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本课程对未来产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包括未来产业的概念、特征、发展动向以及趋势;从站在现在看未来的角度,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一些战略举措;从站在历史看未来的角度,围绕政府主导资源配置方面,对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

 

◆第12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学习辅导

章节学时:3

主讲人:刘戒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课程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的出版,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

  本课程对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判断。

 

◆第13章:《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解读

章节学时:2

主讲人:王昊-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先进制造研究中心)所长/高级工程师

课程简介

  为建设现代化中试能力,完善中试服务平台体系,加快中试软硬件产业发展,优化中试发展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

  本课程分析了《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阐述了中试的内涵界定与重要意义;介绍了《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14章: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解读

章节学时:3

主讲人:邓洲-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课程简介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

  本课程以《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为主题,着重明确了其发布背景,阐述了新工业革命进程中传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以及传统制造业的地位与作用、结构调整的重点等内容。

 

◆第15章:《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解读

章节学时:2

主讲人:赵东元-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

课程简介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节能降碳工作力度,统筹推进存量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和新上煤电机组低碳化建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制定了《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

  本课程介绍了《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布的政策背景;从生物质掺烧和生物质燃料、燃煤机组生物质混烧技术、生物质掺烧国内外实践、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的优点四个方面介绍了生物质掺烧。

 

◆第16章:《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解读

章节学时:3

主讲人:赵东元-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

课程简介

  20209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的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指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

  本课程从碳排放视野介绍了我国电力系统的碳排放情况和发展趋势,并从科学视野指出了电力系统面临的技术挑战;强调了电力系统发展的首要行动是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

 

◆第17章:加强电网智能化关键技术攻关,支撑智能电网建设

章节学时:3

主讲人:杨争林-中国电科院电力自动化研究所党委书记/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指南自动化组组长

课程简介

  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技术交叉融合、产业跨界生长已经成为新常态和大趋势,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内外大型企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普遍选择。国家电网在网络、平台、用户、数据等方面拥有丰富资源,深挖资源价值和潜力,以数字化改造提升传统业务、促进产业升级,开拓能源数字经济这一巨大蓝海市场,是电力行业培育新动能、开辟新空间的必由之路。

  本课程重点讲解了智能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第18章:智能电网与新型电力系统

章节学时:3

主讲人:姚建国-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深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课程简介

  近年来,全球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全新的电力系统智能电网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以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为基础,能够实现电力资源的市场化、智能运行和安全稳定供给。这对于推动能源转型、提升电力行业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技术创新的推进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智能电网技术将不断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和高效运行能力,引领电力行业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升级。

  本课程主要从智能电网建设背景和概念两个方面阐述了智能电网发展及创新成果。

 

◆第19章:加强智能用电技术攻关,支撑智能电网建设

章节学时:3

主讲人:李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电能效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课程简介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本课程阐述了发展智能用电技术的背景知识,包括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能源发展趋势等;简要介绍了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中涉及的基本知识、 相关政策、对电网的影响等。

 

◆第20章: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突破与工程实践

章节学时:4

主讲人:张翠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所教授级高工

课程简介

  特高压输电能够大大提高电力输送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线路损耗和运营成本,同时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土地资源的占用。

  本课程以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突破与工程实践为主题,着重从特高压电网发展必要性展开论述,包括电网的基本概念、电压等级分类、为什么要发展特高压输电、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特点、交流输电特点等内容。

 

◆第21章:加强新能源关键技术攻关,支撑智能电网建设

章节学时:2

主讲人:刘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

课程简介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治理,我国在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出力具有明显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特别是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带来了严峻挑战。开展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并不断提升预测精度是应对挑战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课程介绍了新能源发电的概况、新能源发电的预报预测技术;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影响方面分析了新能源发电的调度运行技术。

 

◆第22章:《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解读

章节学时:2

主讲人:韩文科-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高级顾问/原所长

课程简介

  为规范电力市场行为,依法保护市场成员的合法权益,保证电力市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等有关精神,根据有关法律和《电力监管条例》等行政法规,制定《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本讲介绍了《规则》印发的背景和目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对《规则》中的“总则”部分进行了阐述。

授课教师

何老师

课程特色

视频(63)

学员动态

向文娟 加入学习
任小宝 加入学习
hndydhd18 加入学习
hndydhd22 加入学习
罗星辰 加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