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总学时:60】
◆第1章:《习近平著作选读》
第1节:《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学习辅导(上篇)
章节学时:2.4
主讲人:胡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课程简介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课程围绕《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进行讲解,主要介绍了学好用好《习近平著作选读》的重大意义;同时从如何读好《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开卷篇、理论创新的时代背景三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著作选读》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为思想引领。
第2节:《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学习辅导(下篇)
章节学时:2.5
主讲人:胡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课程简介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教材。本课程提出,习近平理论具有完整性,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保障、外交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都有阐述;提出习近平论理具有思辨性。
第3节:《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学习辅导(上篇)
章节学时:2.9
主讲人:刘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长/教授
课程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重大政治任务。本课程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具体内涵,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简要阐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内涵,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第4节:《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学习辅导(下篇)
章节学时:3.2
主讲人:刘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原副院长/教授
课程简介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等75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本讲主要介绍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的相关内容。
◆第2章: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发展演变概况
章节学时:7
主讲人:郑丽丽-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高级讲师
课程简介
小到生活用品,大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图,都属于装饰图案的范畴。装饰图案设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要对自然形象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和变化,并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去创造形象和意境。本课程简要介绍了原始社会图案的特点;并讲解了石器图案、玉器图案、陶器图案的演变、造型与特点。
◆第3章: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第1节:《“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解读
章节学时:2.5
主讲人:魏鹏举-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课程简介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用创新来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就“十四五”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全面、周详的安排。本课程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为中心,介绍了“十四五”文化发展的中心任务;强调发展创新亟待文化作为,文化强国需要创新赋能;提出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创新。
第2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章节学时:2.5
主讲人:魏鹏举-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课程简介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其关涉民族尊严、国家安全、文化自信和人民幸福,亦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本课程对于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涵”提到的务本务实、自信自强进行了系统讲解,提出文化健康发展务必要做到自信自强;同时,就如何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进行了详细解读;此外,还提出文化发展要准确把握大原则、大方向。
◆第4章: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第1节:在保护的基础上发挥非遗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解读
章节学时:2.5
主讲人:马奔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院学院)文史部教授
课程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讲课程首先介绍了文件的总体要求,涵盖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其次逐条解读了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的内容。
第2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章节学时:2.5
主讲人:马奔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课程简介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答课题。本课程明确了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分类,指出文化遗产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还应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论述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必要性;提出了打破部门局限、摒弃单体保护思维、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本体及周边环境等策略。
◆第5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
第1节: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
章节学时:2.2
主讲人:齐勇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
课程简介
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本课程介绍了西化、复古、中体西用和传承创新四个学派的不同文化观念;其次对传统文化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强调了新时代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涵,并从充分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保护、传承、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和时代风采,简要介绍了传统文化的资源分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和创新发展的模式,最后说明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第2节:《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解读
章节学时:2.8
主讲人: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课程简介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有关任务和要求,深化推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传统工艺行业的特点,以及传统工艺项目保护的具体内容。
◆第6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解读
章节学时:3
主讲人:李季-清华大学文化产业规划设计院院长/教授
课程简介
为提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发展水平,规范命名管理工作,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主要特点、新变化,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了解读。
◆第7章: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推动世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章节学时:3
主讲人: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课程简介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课程主要从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明是人类历史的总汇,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四个方面阐述了“从文化到文明,人类的伟大创造”这一论点。
◆第8章:《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解读
章节学时:3
主讲人:贾若祥-国家发改委国土所综合室主任/研究员
课程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本课程介绍了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从“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方面阐述了新时代推进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要求。
◆第9章: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解析
章节学时:3
主讲人:贾若祥-国家发改委国土所综合室主任/研究员
课程简介
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是新时代凝魂聚力、强基固本的重大举措。本课程介绍了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阐述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现状。
◆第10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章节学时:3
主讲人:陶文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课程简介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理论成果的创新发展。本课程重点介绍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论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坚定文化自信。
◆第11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章节学时:3
主讲人:董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
课程简介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本课程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讲话精神;讨论了金融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比较美国和德国的金融文化,进一步突出了文化因素在形成不同金融发展模式中的重要性。
◆第12章:《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解读
章节学时:3
主讲人:鞠德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历史文化名城所所长
课程简介
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文件出台的背景,指出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说明了文件的重要意义包括立足新高度、践行新理念、构建新体系等;最后对文件特点进行解读,强调文件以完整性的视角、大历史观为指导,提出全时间周期保护要求, 延伸了遗产认知的时间轴,并以系统性的视角,拓展了保护传承空间范围和对象类型。
◆第13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章节学时:3
主讲人:马奔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
课程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内涵深刻、思想精深、论述精辟,为新时代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课程首先从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文化遗产和中华文明关系等方面强调了文化遗产的意义;其次,从科学定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反对“假古董”、反对大拆大建和崇洋媚外等方面阐述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
◆第14章: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太行精神
章节学时:3
主讲人:陈凯龙-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
课程简介
太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本课程以太行精神为主题,明确了学习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太行精神的意义,包括弘扬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大工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大举措等;同时,指出了要把握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太行精神的历史由来。